第三百章 真理堂中谈为政(三)
你跟他说,只要这个人能使民富强,哪怕道德有缺也没关系。 他跟你说,只要这个人道德有缺,就不可能使民富强。 陈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人,但真的遇上了,依然感觉到身周围绕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只是,成年人的争论,只要没有一个唯一而明确的答案,就注定争不出胜负。 但是不能不争,抛出自己的观点,为得不是说服对手,而是争取旁观者的认同。 所以,面对这个顽固分子,陈佑不能强硬地把他打发掉,必须说理。只是这样一来,他这一节课就完全偏离了原定的轨道。 打起精神,陈佑环顾一圈,问道:“可有同他想法一致的,站起来我看看。” 等了一阵,有六个人站着,两个教员,四个生员。 只是,坐着的那些人中,也有不少或是面露犹疑,或是一脸迷茫。 看来,必须说清楚了,不然这一节课下来估计要把之前的底子败光了。 “行了,坐下吧。” 陈佑摆摆手,沉吟一阵才开始说话:“不知诸位可曾读过《程器》。” 他没等大家的回答,直接就背诵出一段:“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管仲孝窃,吴起之贪yin,陈平之污点,绛灌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王戎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况马杜之磬悬,丁路之贫薄哉?然子夏无亏于名儒,浚冲不尘乎竹林者,名崇而讥减也。” 顿了一顿,让大家消化这一大段话,陈佑才继续道:“观史至今,陈某以为,为政者,不当以其道德而臧否其人。譬如常人,孝悌仁信、温良恭俭,可称君子,诸君以为然否?” 没有人回应,但绝大部分都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是赞同他后面一句话,对前一句,还是有不少人心存疑虑的。 “然其为官,孝顺父母,兄友弟恭,仁爱下民,称信于世,若无作为,有他无他,民皆如此,判其懒政怠政,可有不妥之处?” 有人站起来反驳:“与民休息,不乱农时,不扰民事,岂非仁政?” 陈佑看了他一眼,平静问道:“你可知陈某治下,锦官庶民如何,陈某之前,锦官庶民又如何?” 那人纠结一阵,最终拱手道:“山长当为良吏,却非是我等所论。” “若某知锦官,与民休息,不言不语,不做不为,可会有良吏之赞?可会有你等随某来洛阳之事?” 那人沉默,随后一拱手,悄然坐下。 陈佑再次问道:“可有疑问?” 没有回应。 陈佑重重吐出一口气,缓缓问道:“懒政怠政,可为良吏好官否?” 听到一阵稀稀拉拉的“不可”声响起,陈佑又道:“常人之君子贤人,为官却未必是好官良吏。” 看之前那几个站起来的似乎还有话说,陈佑揉了揉眉头,没让他们说话,而是继续自己的话语:“注意这个‘未必’,意思是什么,意思是可能有君子贤人当了官也是好官良吏。同样的道理,道德有缺的人也可能是好官良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