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武装明末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价粮

第二百二十三章 半价粮

    武装明末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三章半价粮当然出现这个意外,也不能怪王永民考虑不周,因为他也不可能预料的商人会对百姓强买强卖,况且除了强买强卖之外,这十三万石粮食中,还有几万石是官府的官粮。

    官府的官粮都是百姓交上来田赋税,哪怕是一个下等县的赋税也有三万多石粮食,而像牟平、文登这两个县一年田赋税能够达到十万石。

    地方官府肯定是会把百姓该交的粮食一粒不差的收齐,却也肯定是不会足额上缴的给朝廷的,特别是到了明末时期,能够上缴一半就很不错了。

    剩下的一半则看朝廷那边是什么态度,总之都是能拖就拖,实在推脱不了的,就一点一点地往上交,但是不管怎么样,到最后地方官府至少都会扣下二到三成的赋税,留给自己用。

    这也怪明朝政府给官员们的发放的工资只在太低了,正一品的文官,一个月的工资才八十七石,按照京师的武将,也就是八十七两银子一个月。

    八十七两银子有什么用,京师的物价比地方也更高,雇佣一个佣人至少也得二两银子,如果是身体健壮的家丁,肯定要会更高,按照这个标准,堂堂的一品大员,家里雇十个佣人,平时什们娱乐活动都不参加,每天也只能啃馒头。

    这样的俸禄,不管搁在哪个当官的身上,心里也不会平衡啊!

    他们从小苦读十多年的圣贤书,然后又在官场上苦熬几十年,斗倒了不知道多少对手,期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起起落落,终于当上了一品大员,难道就是为了每天早中晚啃几个馒头吗。

    这还是一品大员的工资,向张崇德这样七品知县,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七石半,在文登县换成银子也就是有三两七钱银子,别说地主了,就是地主的管家的工资都比知县高。

    寒窗苦读十多年,到头来日子过得还不如地主的管家,官员们心里怎么能平衡,所以明朝的官员十个就有九个贪,剩下一个不贪的,贪官们也不会对他动手,因为用不着,坐等他被饿死了就行。

    当然各州县扣下的赋税不可能就这样自己独吞了,他们上面还知府呢,知府上面还有布政使,巡抚这些大佬,所以至少也要上交一半给这些大佬,剩下的一半才能留给自己。

    不过就算这样,像牟平县这样的上县,一年能够隐瞒的田税税少则一万石,多则两万石,而这些粮食就是知县可以自己支配的。

    了解这些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好几个县的知县选择了跟破虏军动粗了,如果只是抄了商人的粮食,他们可以只跟破虏军讲讲道理,听不听那是破虏军的事情,可是破虏军把他们的粮食也抄走了。

    那可都是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贪墨的赋税,而且就等着靠卖了这些粮食换点钱,然后让全家都能过上餐餐吃鱼吃rou的好日子,作为一县十数万百姓的父母官,就这点要求不算过分吧,好不容易遇上粮食涨价的好时机,本来以为今天可以换换口味了,没想到破虏军把他们的锅都给端走了,他们能不急眼吗。

    方云手里一下子多了十三万石粮食,又查封了一大批的粮商,登州府的粮食市场一下子就被惠民粮行挤占了七成。

    于是乎,粮食的价格就像是李白写的庐山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只一天的时间,就恢复

    了原来五钱银子一石的价格,商人想要利用粮食制造民乱来对付方云的阴谋,彻底宣告破产。

    于此同时,为了弥补百姓这些时日因为粮食涨价造成的损失,方云下令让惠民粮行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半价粮活动,反正有十多万石粮食都是免费得来的,半价卖给老百姓,方云一点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