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科幻小说 - 机甲战士之创世纪在线阅读 - 前传 灾厄之源

前传 灾厄之源

    “今天最后一个问题...”

    “人类,是如何诞生的?”

    一行硕大的板书,悬浮在每一位学生的眼前。

    讲台前,一位身穿上京大学藏青色教员制服的年轻人,用他那平静的眼光扫视了一圈台下三十九名学生。

    “翟教授!”一位女生举了举手,在得到年轻人的示意后,女生侃侃而谈,

    “人类是由5800多万年前开始出现在地球上的灵长目不断进化,到距今约500多万年前,从人猿总科中分离而出,再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历经猿人、能人、匠人、智人,在距今六万八千多年前,从非洲大陆迁移至全大陆,并经历了11000多年前的农业革命、5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以及200多年前的基因革命后,发展至今...”

    “啪啪啪啪...”女生正说着,哪位被称作“翟教授”的青年人却不知为何鼓起掌来,几秒钟的安静以后,他笑着摇了摇头。

    “这位同学,请看清我的题目:诞生,你的回答其实较完整地叙述了人类的近代演化路线,但却没有回答我问题的核心,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怎么就突然出现在了地球上?”

    包括那名女生在内,所有人都愣住了,

    “也许你们曾经查阅了些资料,资料会告诉你:人类、或者说所有生命的元祖,是一颗名叫洛卡的原始细胞,而洛卡和远古细菌合成,组成了一切生命的来源-线粒体,到了5.4亿年前,地球突然迎来了生物大爆发,各种无脊椎生物出现在陆地和海洋里,然后一步步的进化,从海洋到陆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这才有了灵长类的元祖,之后的故事,就能接上刚才那位同学的发言内容...”

    翟教授顿了顿,

    “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

    “从36亿年前到5.4亿年前,整个地球上只有细胞和线粒体存在,却在距今四五亿年的跨度里突然出现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而我们人类这种智慧种族从原始种诞生到称霸地球甚至只用了几千万年,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个进化的速度有点异常?”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翟教授见抛砖引玉的目的已经达到,顺手抛出了他的杀手锏,

    “请各位同学就《史前生物大爆炸》为引,形成一篇2万字论文,下周三前发送给我,参考文献我回头会共享在我的个人智讯平台上,请大家自行下载,下课!”

    今天上京的空气指数非常棒,裸眼能见度很高,这在上京的秋天里极其少见,坐在校园一角的长椅上,翟南不自觉地抬头望了望湛蓝色的天空,白晃晃的太阳今日格外耀眼,幸好是在紫外线天穹的隔离保护下,如今居住在机动城市的人们总算是不用太担心紫外线直射的问题,整个机动城市的紫外线罩今天难得地开启了隐形模式,能够让上京市民们好好享受一下过滤后这久违的自然阳光...

    而在机动都市上京之外,在那巨大的紫外线天穹保护罩的覆盖面积之外,却是截然不同的一幅场景,墨蓝近黑的天空中,一轮金黄的太阳高悬,机动都市的金属高墙之外,是一眼无际的垠垠黄沙,空气非常干燥,些许的空气流动,就能带起不小的沙尘,二百年前形成在两极的臭氧层空洞目前已经蔓延至地球赤道附近,高纬度地区没有了臭氧层的庇护,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加速了水汽中的氢氧分离,南极大陆的冰盖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地表的植物被一一杀死,紫外线直射的土壤开始了几乎不可逆的沙化,一百多年下来,近大半个地球,已经被沙漠侵吞,而原先的海洋,不但已经远远退离了海岸线,还在原先的位置留下了大片的盐粒,形成了盐泽区域,如今的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除了大洋洲大陆四周还环绕着大片的蓝色海洋以外,整个地球几乎完全被黄色沙海和白色盐泽所占据。

    大洋洲是人类最后的乐土,最后的乐园,但却注定不能属于全人类,除了世界政府和顶级富豪以外,几乎没有人能够承担得了居住在大洋洲的生活开销,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而即便是在大洋洲,最近几十年,仪器检测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也是越来越高,在悉尼近郊,一座庞然大物已经开始慢慢成型。

    臭氧发生器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保护了人类文明免于灭绝,历史书里是这么写的: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臭氧层问题时,应对的方法已经有了,乐观的人们认为修复臭氧漏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然而,事实情况大大出乎人类的预料之外,尽管人类动用了各种手段促进大气中臭氧的生成,然而仿佛是地球对人类千百年来所犯下罪恶的惩罚,臭氧层空洞还是在肆意扩大,所幸就在人类濒临绝望之际,臭氧稳定发生实验成功了,这项实验验证了臭氧可以通过固体媒介,在任何高度下处于稳定状态,这项技术最直接应用,便是臭氧发生器。

    以臭氧发生稳定技术为核心,人类建造了机动都市,只有大约不到20亿人捱过了紫外线轰炸给人类带来的各种致死疾病,幸运地躲进了人类最后的“天穹”之下,得以苟延残喘,而全球不到三十个机动都市,成为了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家园。

    不一会儿,上京的上空就重新被巨型沙城暴所覆盖,天穹关闭了隐形模式,开启了日常的模拟模式,在翟南看起来,这种对百年前蓝天白云的模拟,从很大程度上使人们忘记了自己寄命于天穹之下的那种压迫感,然而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一名以传承人类文明精华以己任的教授而言,这种人造的蓝天白云,在翟南眼中,更像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讽刺和麻醉。

    “滴滴滴”智讯显示一条未读信息,翟南从扩散的思绪中回到眼前,并通过虹膜指令开启了这条信息,多媒体信息中,一名身着蓝色防射服的女子用略带兴奋的口吻,给翟南带来了一条让他有些意外的消息。

    “翟南!南大洋古城遗址有发现了!快来!”

    什么?这么快?

    翟南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下一刻,仿佛一名刚刚进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翟南兴奋地迈开双腿,全然不顾四周错愕的眼神,风一般向着自己的宿舍奔去。

    刚才智讯中的影像不是别人,正是翟南的同学,上京著名的年轻考古学者墨子如,

    时间回溯到大约一周前,刚刚从新伦敦参加完全球生物学年会返回上京的翟南正在和墨子如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争论关于物种起源的话题,两人一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一个从考古证据的角度相互辩论着自己的观点,

    忽然,墨子如的导师,上京乃至世界考古界的权威人物墨云龙给墨子如发来了联络智讯,内容及其简单,就一句话,“收拾东西,马上出发”。

    直到第二天,翟南才收到了墨子如的智讯,而此时,她已经身在原南太平洋褪潮后形成的巨大盐泽腹地之中,通过几段略有些摇摇晃晃的视频,翟南大约窥见了墨子如身后那巨大的坑洞口,同时他被正式邀请,作为墨云龙力荐的几名生物学家,他将在考古进入阶段性进展后,作为第二梯队对考古现场进行支援。

    考古项目往往会请生物专家协同工作,甚至还有一门专门学科叫做考古生物学,而翟南,就是上京最年轻有为的考古生物学专家,通过参与到发掘进程,或是对发掘物进行生物学鉴定和研究,常常能在第一时间为考古学家提供参考意见和考古对证,为下一步行动指明一个方向,毕竟,对考古研究来说,能够对自己脚下的东西有个大概的评估,总好过闭着眼睛瞎整。

    曾经的地球,70%的面积都被海水所覆盖,海洋考古一直是考古界的一道难题,其实大家都知道海底有不少好东西,但是在以往,海洋考古需要远高于陆地考古的资金,繁复的科考设备,而且对于事必躬亲的考古来说,考古人员必须亲临一线,所以海洋考古的危险性也极大。

    然而自从大气臭氧层崩溃以来,海水的覆盖面积以惊人的速度在退化,原先很多深藏海底的秘密,现在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呈现在海水干涸后形成的白色盐泽之中,等待着人们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在这个时代,财富就是能够进入最后乐园的门票,而以生存为第一考量的如今,不动产都归属机动都市政府所有,任何有价证券以及纸币,都比不上贵金属和古董艺术品来得有价值,换言之,任何其他领域的投资,都不如考古的投入产出比来得大,所以这门曾经的冷门学科,渐渐从低迷中走出,直至现在,豁然已成为一项世界上备受重视的学科,几乎所有的机动都市的高级学府中,都给考古学配备了及其优秀的师资和硬件条件,而墨云龙这样的世界级考古大师,更是备受推崇。

    翟南,几乎可以说是墨云龙的“御用”生物学家了,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年轻人在考古生物学上的灵气和造诣让墨云龙感慨天纵奇才,另一方面而言,女儿子如也大了,每次看到翟南和女儿在一起争吵的时候,都让墨云龙产生了很多幸福而美好的想法。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当翟南接到邀请后,他以最快的速度安排好自己的教务,然后仅仅携带了几件必备衣物,就一头钻进了前往考古现场的低空高速飞行器。

    飞行器以平均2马赫的速度在沙海中直线飞驰,土壤高度的沙漠化削减了地表的起伏,无处不在的超巨型沙尘暴进一步起到了“整形师”的作用,而恶劣的自然气候、致命的紫外射线则杜绝了在高速行进路线上遇见活物的可能,2马赫这样的速度既确保了飞行器能够顺利穿透无处不在的沙尘暴,而离地仅仅5米的飞行高度,以及流线型的机身,又给予了飞行器足够的稳定性,所以机舱外虽然是狂风乱流,飞行器内部除了偶有颠簸外,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此时,翟南的智讯已经收到了来自考古一线的第一批多媒体资料。

    视频中,墨子如正在向发现遗迹的拾荒者进行访问,所谓拾荒者也算是这个时代的顺应而生的职业了,这些拾荒者,利用自我改装的民用飞行器和防紫外线装备,游荡在浩瀚的盐海之中,意图从远古沉船、上古遗迹中寻找一些值钱的东西或者相关情报,然后再倒手卖给那些有需要的组织或者直接扔给机动都市黑市商人的手里,影像里的这位就是如此,然而从他口中,除了不断地向墨子如反问一些问题,以图了解遗迹的真实价值以便最后抬价之外,好像也提供不出什么关于遗迹的有用资料。

    “小姐,你们考察了好几天了,有没有什么眉目?有就直接开价,没有,我再去找下一个买家,不要这样无休止的问我好不好,我要是知道这玩意儿是个啥,老子早就不干拾荒了,哎,你看你们把这儿挖的,你们要是不要,我还怎么卖给别人啊。”

    听到这句,翟南不由心中暗笑,心想,要是连墨老都看不出个所以然,那老兄你这遗迹也就和堆垃圾一样分文不值了。

    打开第二段影像,录制的大概是考古队第一次进入坑洞的情景,画面仿佛受到一些干扰,并不很完整清晰,幸好有墨子如的同步语音:

    “第一天,我们到达后做完了简单调研和地形绘制后,立刻开始了勘探活动,从放出的探子传回的声纳扫描图显示,这个坑道连接着一处巨大的空洞,从这个空洞所处的位置来看,可能是以前南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后留下的一个火山岩洞或者类似的结构,因为这个空洞上面盐泽高高凸起的结构来看这个坑洞上方正好是一座百年前的海底火山...”

    “...我们可能都错了,这个甬道...竟然有明显的人工建造痕迹,而且从前方探子机器人传回的立体结构图来看,越来越明显,这居然是一个人造的建筑结构...”

    “第三天,甬道尽头是一堵墙...或者说我觉得看起来像是一扇移门,材质是一种合金,目前暂时还不能分析成分,因为取材非常困难,但合金门框上的某些符号或者说古文字让墨教授非常感兴趣...”

    “嘭!”翟南所乘坐的飞行器剧烈震荡了一下,驾驶舱传来通报:“本机已经进入盐泽区域,会进一步升空加速,请固定好稳定装置。”

    翟南目不转睛,丝毫没有分心,他已经被照片资料里那古文字和图案彻底吸引了。

    从上京城出发4个多小时后,翟南套上了防射服,按下手腕上适配装置的开关,防射服自动按照翟南的体型进行了调整,之后紫色光条亮起,说明防紫外线模式正在运行中,当舱门打开,一只纤细的手伸在他的眼前,“欢迎来到南太平洋的中心!死宅男!”

    翟南微微一笑“买下来了?”

    “恩,”墨子如点点头,“老爷子发了一个智讯,然后出了这个数。”

    咔叽咔叽,两人有点费力地行走在粗大盐粒铺就的地面上,翟南侧头看着墨子如伸出的三根手指,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嚯,天价啊,看来是真货了。”

    “千真万确,是个大家伙!”

    翟南随着墨子如的手指,看向前方,一座盐丘突兀地耸立在夕阳的余晖之下,透出几分神秘,又有几分肃穆,而山腹之中,数十枚硕大的光柱,将一个直径大约五六米的坑洞口呈现在两人眼前。

    这些年,随着眼界的不断增长,已经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轻易地使翟南感到惊讶了,但是眼前的这个遗迹却着实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

    一个深埋在古大洋中心腹地的遗迹?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这个遗迹真是人力建造的,排除直接建造在水下的可能性...事实上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即使是当代科技下,要在大洋中心海底抗着巨大的水压建造如此规模的建筑物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