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四百六十五节 惊人的伤亡比例

第四百六十五节 惊人的伤亡比例

    战场是軍队的舞台,是舞台就会有观众。

    拿破仑战争早期,甚至当战争爆发的时候,战场附近的居民甚至会兴致高昂的乘坐马车感到附近,在山头上悠闲的铺上地毯,摆上午餐,边野餐边用望远镜观看战斗的景致。

    那时候,欧洲人的观念还停留在王朝战争时期,认为战争不过是领主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这观点跟中国人以为战争是皇帝争天下的游戏一样,所以鴉片战争时期,才有大量中国百姓追着英国人的军舰在珠江岸边跑,看他们跟清军之间的战斗。

    直到欧洲人发现大炮的火力已经进化到可以波及到观众的时候,在被火炮无差别的多次洗礼之后,他们才开始明白,战争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领主游戏了,战争中的温情已经不在,战争回归到了杀戮的本质上。之后别说围观战斗了,听闻敌军过来,逃命才是首要。

    但战场这个舞台外,依然一直有观众在围观,这些不避危险的观众,当然不是普通的民众,他们都是职业的军官,各国的驻地武官,或者叫战地观察员,西方人就是通过观摩的方式,始终让本国的军事跟上最近发生的战争。

    中国也向战场派遣了观察员,从新罗港就近派往克里米亚半岛,驻奥地利武官前往多瑙河战场观战,普鲁士武官前往华沙战场观战,当然驻俄的武官,也会在另一面来观察战争,最后写出他们的实地考察报告,让自己的国家能够对这些战争中的国家有充足的认识。

    这些观察是有一些风险的,但一般情况下,风险并不大,否则这项制度也不会延续下来,成为欧洲重要的军事文化现象。

    一般情况下,观察员都位于战场后方,最多能通过望远镜观察战斗。

    从此也不例外,但所有人都很震惊,战斗的方式没有改变,还是以野战为主,双方排开步兵阵形,步炮骑兵相互协作,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斗方式,让人震惊的是,双方的伤亡率。

    双方野战部队,按照以前的方式,甚至就是十年前也在流行的线列方式,双方列阵齐步走到相聚两三百米的位置,然后开始第一轮射击,继续装填设计,最后到二三十米的时候,发起刺刀冲锋。

    这个经典的步兵战术,被中国人称为排队枪毙战术,因为中国人从没有经历过这个战术时代,因此认为这个战术很傻,甚至早年周琅手下的军官也认为欧洲人的战法很傻,但经过各种实践之后,发现还是这个战术最有效。

    排队枪毙战术之所以能流行数百年,并不是某一个天才的设计,而是军官们通过无数次战斗慢慢掌握的经验,而且军官总结的经验一定是胜利的经验,失败者更容易死于战场。用优胜劣汰的法则推断,在漫长的战争史上,排队枪毙战术因为胜率最高,慢慢占领了战场。

    后世的各种科学家试图解密,有数学家通过微积分等数学方式研究后发现,这种排队枪毙战术,在使用滑膛枪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火力输出,这个推导出的数学方程叫做兰彻斯特方程。

    以前因为滑膛枪的精度问题,虽然子弹可以打很远,甚至能打到四五百米的距离,可超过200米就谈不上准确,有人夸张的说,在200米距离瞄准目标射击,打中的概率跟直接瞄准月球开枪是一样的。

    科学验证表明,在距离75米的距离上,开枪射击的命中率可以达到60%,150米距离下降到40%,225米下降到25%,300米就下降道理20%。而这个数据是在训练中得出的,实际上战场条件下,士兵在紧张的气氛下,加上地形的复杂性,行进中的射击命中率可能连训练中的一半都达不到,能保持多少完全看训练顺便和士兵的心理素质,因此老兵部队跟新兵部队的差异比后世更大。

    基于这些数据,所以普遍的作战理念都是在300米以内才能开枪,新兵容易紧张,可能会在300米外开枪,往往都是白白浪费子弹。

    英国軍队传统上喜欢把敌人放进了打,而且每每能取得胜利。七年战争的时候,英国在海外跟法国争夺殖民地,在北美围困魁北克城,围攻战打了3个多月,最后英军取胜,用的就是这种放近了打的战术。

    英军指挥官是詹姆斯沃尔夫少将,指挥约3300人,在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原排成长约1000米的两排线式队形。沃尔夫少将命令手下:“每支步枪装填两颗弹丸,在没看清法军的眼白之前不许开枪!”

    法军统帅蒙特卡姆侯爵留下7200人守城,率领约3500人排成三排队形,出城迎战英军。两军野战兵力相当,就是因为战术的不同,造成法军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