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都市小说 - 重生一世风云起在线阅读 - 第七十章 板桥真迹

第七十章 板桥真迹

      此时,呈现在钱老面前的是一幅书法作品,毛笔字写的三国时期曹cao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不知道是篇幅的限制,还是作者出于别的考虑,全诗少了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什么少,现在也没法考究,现在看来无伤大雅。

      外行人如果看到这幅字,肯定会说:写的都是些瘦马东西!字体歪歪扭扭,笔画粗细不均,写得非常之“丑”,但钱老可不这么浅薄,反而认为这正是作者的独道之处,因为他家中还悬挂着一幅当代书法家临摹的和这些字体同出一辙的作品--“难得糊涂”。而眼前的这幅作品,表面看上去,字体大小不一,歪斜不整,实则运笔随意,处处信手拈来,笔力流畅有章法,极负郑板桥“六分半书”的风韵。再看这幅作品的署名:“板桥郑燮”,用印是“丙辰进士”,钱老更是心中大骇,“郑板桥”一生用印数十枚,其中就有这一方。无论是从书法的风格、印章和工艺笔法、用墨、纸张……等等方面,钱老认定这幅字应该出自“郑燮”之手无疑!

      说到“郑燮”,可以说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到“郑板桥”,稍有文化的人就都知道。其实“板桥”只是他的一个号,世人称之为“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到五十岁才到山东做了12的“七品县令”,辞官后,大部分时间在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画竹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当然,他的书法也别具一格,字里行间加入了兰、竹笔意,深得世人称颂。

      钱老之所以震惊,并不说是这幅画目前能卖到多少钱。大家可以想想:在八十年代末,农村的大部分家庭还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种地为生,口袋里也剩不下几个大子;即使是城镇的上班一族,也只靠那点工资维持着整个家庭的支出,积蓄很少。当时一些舞文弄墨的文人,也很少能拿出一大笔钱去购买名家的字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人们手里的“闲钱”太少了,这也是多年来,古玩字画市场没有真正繁荣起来的原因。这幅“郑板桥”的真迹,能卖几千元就已经不错了。钱老他们这些行内人,更加注重的是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你要把他送给一个要饭的,恐怕他用来擦屁股还嫌硬呢,但在喜爱它的人手里,就成了无价之宝了。

      钱老也是在第一时间告之了陈风,毕竟他才是正主。陈风在欣喜之余,当即告诉钱老,“师傅,这幅书画作品我不会卖,先在你那存着吧,你要把玩够了,就放到于老那去,我相信他肯定更感兴趣。”其实,就是陈风不说,钱老也会拿给于老去鉴赏,毕竟人家才是书法大师,造诣比自己可深厚多了,同时,也正好还了欠于老头的那个人情。

      陈风挂断电话,难掩内心的激动,脱口而出:“咱们老百姓呀,今儿个要高兴……”,随即,才想起身边还有人呢,生生把下一句给憋了回去。扭头看看有点发呆的宋沁,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对不起,失态了,有点高兴事,不好意思!”

      “就是上次你说的让人处理的那幅字画吗?真是真迹呀!”宋沁也是相当聪明,一下就猜到了点儿上,“如果是真的,现在也就值几千块,不至于让你高兴成这样吧。”做为大家族出生的宋沁,眼界可不是一般的小姑娘可比,她已经从宋杰那知道了陈风买房的事,几千块在他那儿应该不算什么……

      “小表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不知道,我是花多少钱买的?”陈风有点嘚瑟地举起右手的2个手指,在宋沁的眼前晃了晃,“2块大洋!”

      “啊!”宋沁用纤细的手指捂住她那性感的小嘴,一副惊到的样子,“你这价钱差得也太离谱了,大赚啊,不行,你得请客!”稍顷,又变成了笑眯眯的模样,一副赖定陈风的样子,其中还有点撒骄的意味。唉,都说女孩子善变,在宋沁的身上显露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