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民国的春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东北的局势(一)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东北的局势(一)

    哈尔滨火车站的列车员那见过这等架势,几十个人骂骂咧咧的三三两两散在站台上,站台上所有旅客一哄而散,没有多久哈尔滨的警察全副武装赶过来。

    吕光彪乐了匆匆赶来警察带队的是他旧时同学,东北讲武学堂的同班同学朱森。

    “朱森!你小子什么时候来哈尔滨了?”

    “吕光彪?彪子?你们把枪收起来。”朱森吩咐警察道。他一看是自己同学张作相近卫旅的营长吕光彪,这可是他们那届最有出息的同学。

    朱森吃惊的听着吕光彪的叙述,几千公里的逃亡这可不是一般的壮举,朱森立刻将情况汇报上去。这消息立刻被转到奉天张作霖官邸,张作霖高兴的直搓手。

    尼玛,快四个月了难得有好消息传过来,七十九名军官顺利的从徐州逃脱经历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回到东北。

    张作霖搓着手激动对副官说:“妈的个巴子,好消息啊,上次是用百十斤黄金才将张作相换回来,这次一分钱不花逃回来七十九个军官。”

    “通知在奉天的主要军官立即来大帅府开会。”

    “大帅要不要通知少帅?”副官小心翼翼的问。

    “小六子?你通知他干什么?通知他来会场打哈欠?妈的!我老张就没有这个儿子,大烟鬼。”

    “大帅我知道了。”副官转身准备离去。

    张作霖想了想还是叫住副官:“等一下,你还是叫上老六吧,让他别给我丢人,会场不能打哈欠。”

    张作霖也没有别的办法,自己家儿子唯一能拿出手的儿子,长的一表人才却是一个放荡公子一个瘾君子,直奉大战中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差点害得自己回不到东北。

    相比之下老子张作霖,才更像是一个将军,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张作霖是汉族人,出生在现在的辽宁一带,也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出生很贫苦,因此去参军混饭吃,还参加了甲午战争。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清朝大败,先是在朝鲜被日本人打,到了海上再一次被日本打败,这一仗也是中日关系的转折点,从此以后的日本就更加坚定了吞并中国的想法,学习满族人侵占中原,而他们的第一步就是占领东北,因此,张作霖就是他们最大的朋友或者是敌人。

    张作霖这个人能力很强,运气也很好,因为他本来是一个占山为王的黑社会成员,但是因为势力庞大,清朝就把他们招安了。有了官方的身份以后,张作霖就开始了一路的逆天之路。他先是剿匪立功,后来更是消除了蒙古的隐患,得以一步步的走到了权力舞台的中心。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入住北京,做了事实上的中国权力第一人。

    与同时代的枭雄相比,张作霖在军事谋略上不如吴佩孚,在权谋上不如段祺瑞,在受教育程度及口才上比不过孙传芳,但成就却比这些人大得多。张作霖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几乎没念过书、后来又投身绿林做了土匪的人,却能问鼎中原。

    纵观中国历史,鼠目寸光的人,前途往往是黯淡无光;目光远大的人,前景注定一片光明。那些高居高位而自命不凡的人,即使受过良好教育,如果目光狭隘,在大浪淘沙的情况下,也必定会输得血本无归,如三国时的何进、曹爽之流。

    看看下面几件事,就知道张作霖是多么具有超常眼光:

    1901年大年除夕,张作霖被金寿山偷袭后,元气大伤,带着残兵败将去投奔冯麟阁。路过八角台,与当地的乡绅张紫云一见如故,八角台保险队团练长张景惠甘居其下,把团练长的职务让给张作霖,使张作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成了一个“大团”的首领。

    然而,年少便有鸿鹄之志的张作霖并不满足于这种属于另册的保险大团,他不止一次对把兄弟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等人说:“你们看现在的东北,乱七八糟的,山高皇帝远,有枪就是草头王,我看咱不能就这么干等下去,咱得动起来,把周围的小股保险队都联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势力,而后称霸东北”。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02年2月7日,新民厅同知廖彭上密禀给盛京将军增祺,提出收抚各处“私团”,以抵御沙俄的扩张和盗匪的肆虐。盛京将军增祺采纳了廖彭的建议,决定成立“招抚局”,收编各地的“保险队”以补充官兵之不足。

    得知这一消息后,张作霖便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引增褀入瓷”的“招抚”好戏。

    1902年初春的一天,张作霖得到手下人密报:盛京将军增祺的三夫人从北京回奉天,八角台一带正是增祺三夫人回奉天的必经之地。张作霖立即将手下人召集到一起,说:“从现在起,咱们在大御道旁埋伏起来,只要增夫人一到,连人带物都给我劫下来。可有一件事,谁也不许伤害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