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 - 历史小说 - 建文天下在线阅读 - 第二十九章 虾夷岛

第二十九章 虾夷岛

    对华夏的读书人,或者知识分子来说,“经世济民”是他们最崇高的政治理想,所谓“经世”,就是将圣人所描述的那种“大同”世界搬到人间;所谓“济民”,就是帮助百姓,促进民生。

    所以,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搞经济的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政府官员。

    但是,经济究竟应该怎么搞?谁也说不清楚。

    朱允炆想起自己前世看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其中讲述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的崛起过程,其中西班牙、葡萄牙靠的是大航海,从美洲获取金银;荷兰靠的是商业,将整个国家当成一个公司运转;英国靠的是海盗劫掠和工业革命;美国靠的是自由发展,以及一定程度的政府管制;日本、俄罗斯、德国靠的是强力君主、自上而下的改革。

    但是,在朱允炆看来,或者说大多数华夏人看来,日本、俄罗斯、德国的做法是最好的,因为这三个国家的国民和君主没有等待上帝的恩赐,而是动用自己的双手、智慧和努力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朱允炆也不懂经济,但是他知道一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

    所以即使现在的火车时速只有二十里左右,远不如奔马,比马车也快不了多少,但是朱允炆仍然坚持要修铁路,原因很简单,铁路依赖的是蒸汽动力,它有无限发展的空间。

    但是,要修建铁路,朝廷却没有足够的钱,所以朱允炆迫切需要大量的金银。

    对于朱允炆的渴望,许多朝臣不以为然,他们觉得朝廷的急务应该是劝课农桑,让百姓吃饱穿暖;他们对皇帝出动大军攻打倭国,其实是非常的不以为然,但是皇帝还算谨慎,耗费的粮草、征调和损失的兵员都在接受范围之内,而且皇帝的理由也很充分——倭国刺驾却无悔改之心,所以大家只能按捺住性子,闲暇时构思一下腹稿,等有机会一炮走红,成为为民请命的名臣。

    为此,朱允炆百忙之余,令人编纂了一本书《经济新说》,其中他摘取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观,再加上后世看过的一些如《国富论》、《货币论》之类书籍的一鳞半爪,编纂成书,刊行天下。

    这本仓促成书、漏洞百出的书,却在朝野之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太学和京师大学的学生经常为此发生论战,后人将其戏称为“皇帝和圣人的论战”。

    但是最终,还是朱允炆的学说占了上风,原因很简单,朱允炆的学说简单易懂,符合现实情况;圣人之言则不同,cao作性极差,大多数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畴,真要叫起真来,很多论点都缺乏根据。

    这次论战,还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京师大学、太学分别创立了自己的杂志《京师大学学报》、《太学学报》,鼓励学生投稿,发表自己的观点;另外还有一些商人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份报纸《经济学报》,专门开发经济民生之类的信息,据消息灵通人士说其背后有皇室的影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学报》只是一帮商人投皇帝所好而成立的杂志。

    在这个时代,即使朱允炆大力反贪、大力提高商人的地位,商人们仍然被人看不起,所以他们非常小心,正因为缺少足够的安全感,所以他们努力去讨好皇帝,只要皇帝要做的,那就是好事情,值得大做特做、大说特说,何况这些事情对他们是有利的。

    数十年后,《经济学报》成为了大明最顶尖、最权威的经济学类杂志,当然这是后话了。

    ......

    虾夷岛,西埔湾。

    岸上正在发生一场惨烈的厮杀,双方的武器都是倭刀,口中叫喊的语言都是倭语,跳转腾挪之间,姿势也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下起手来却毫不手软,刀刀见血,惨叫声不断响起。

    看身穿明军铠甲的武士逐渐占据上风,现场地位最高的台郡王朱允熥有些疑惑的道:“斯波先生,你们倭人平时打杀起来也这么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