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辞职
书迷正在阅读:末世之一人之下、魅医倾城:逆天宝宝腹黑爹、凌天俊杰、武道独尊、星际编年史之光明与黑暗、秦末风雨、墨客江湖行、完美神豪在都市、武道邪神、苍生仙祖
在建文七年的前两个月,大明朝朝野关注的事情一共有三件,分别是山东剿匪、楚王之乱的处置,以及军事改制的推行。 楚王被软禁在宗人府已经一个多月了,期间只有蜀王、刘振等寥寥数人去看过他,涉及楚王之乱的朝臣上至二品尚书、二品都司,下到微末小吏,足有两千余人,都关押在刑部、大理寺的监狱里,刑部侍郎周新、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大理寺卿胡闰屡次上书请求了结此案,但朱允炆以楚王身份贵重为由,非要等待封藩诸王的回应后才做决定,群臣也无可奈何。 山东平乱也比较顺利,马哈木、阿鲁台两个蒙古人,经过深思熟虑,立志要在大明建功立业,所以在瞿陶的指挥下任劳任怨,充分发挥蒙古人吃苦耐劳、长途奔袭的长处,沿大清河北上,二十二日,奇袭乐安,二十三日击败寿光守军,截断了大清河北岸教匪军与青州教匪军的联系,然后留少部分骑兵遮蔽北线后,瞿陶迅速率领骑兵南下,绕过青州,于二十六日击溃潍县守军,二十八日攻占安丘,从而斩断了青州城东边昌邑、胶县、高密、平度等地匪军的联系,彻底孤立了青州匪军。 徐辉祖则率军沿章丘、淄川、商山一线东进,沿途击破试图阻挠的匪军,于二月七日抵达青州外围,将青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按照徐辉祖、铁铉的战报,最多半月,大军就可以攻克青州,肃清乱党首脑,至于其他各地的叛军,群龙无首之下,不会坚持太久,到三月上旬,应该就可以传来最终的捷报了。 这两件事情,都在朱允炆的意料之中,但是军事改制,却很快遇上了麻烦。 洪武朝的军事制度简单而有效,军队分布各地,形成卫所,归属五军都督府管理,军官的任命、晋升之权则归于兵部,而发兵、调兵的“走马符牌”则分成两块,分别保存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统军将领必须拿到符牌才能到地方点兵选将,而统兵将领则是开国公侯,他们居住京师,没有实际的兵权,无事闲居,有事出征,这种制度在开国前期运转的一直非常好。 但是到了洪武末年,以及建文初年,这种制度却遇上了问题,一个原因是朱元璋将开国公侯杀的太狠,朝廷缺乏能力和威望服众的统兵将领,耿炳文、郭英等人都太老了,另外能力也不足,这导致朱允炆不得不启用年轻将领如平安、盛庸、瞿能等人,才成功度过了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另一个原因则是将领世袭制的问题,二代公侯如李景隆等人根本没有父辈的统兵才华,只有一个徐辉祖才堪任用,而地方的世袭指挥使也好不到哪里去,如瞿能这种水平的更是屈指可数,这些将领统兵能力不行,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却是无师自通,这直接导致卫所军队战斗力的下降。 针对以上弊病,朱允炆采取的策略也没有高到哪里去,为解决燃眉之急,他下令抽调卫所精锐组建近卫军,但近卫军的精锐是建立在高昂的军费以及卫所战力的进一步下降的基础之上的,另外如此规模的常备军,也引起了朝中重臣的担忧。对于如何控制近卫军,朱允炆和朝中重臣如王度、齐泰、郁新等人产生了分歧,文臣们主张裁减近卫军,如果皇帝实在舍不得,可以用部分近卫军替代皇帝的亲军,在他们看来,这是个两全其美的结果。只可惜这种结果,并不符合朱允炆的期望,他的想法是通过分权和监察,将主将的权力分割,即指挥权、监察权以及后勤补充分开,以这种方式来控制军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但这种方式,无论是文官还是军方,其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虽然最后在朱允炆的强力要求下,朝臣达成了协议,但各方其实都在观望之中。 几乎在山东的战报抵达京师的同时,军事改革也遇到了“温柔”的抵制。 京师,乾清宫。 “这是第几个了?” “回皇上,这是第三个请辞的总屯田使了!” “是啊,第三个了,过两天恐怕会更多啊!这是要给朕摆脸色看吗?”朱允炆喃喃道。 “......” 朱允炆翻了翻眼前的奏折,突然道:“仲璟,你觉得如何处置为好?” “这个,”自从收到第一份奏折,刘璟就一直琢磨着如何回答皇帝的提问,此刻见皇帝问起,已经是胸有成竹,所以他略作思索,拱手道:“陛下,这些人不可姑息,因为他们忘了臣子的本分,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死尚且不怕,难道还怕转为军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