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子告父反
书迷正在阅读:末世之一人之下、魅医倾城:逆天宝宝腹黑爹、凌天俊杰、武道独尊、星际编年史之光明与黑暗、秦末风雨、墨客江湖行、完美神豪在都市、武道邪神、苍生仙祖
“大漠风光,果然非同一般,如此安乐祥和的景象,中原也不多见啊。” “那是,那是,我们少首领统御有方,四方部众纷纷来投,如今日益强大了啊。来,使者,请往这边走,那边就是少首领的大帐。” 使者点点头,跟着马哈木的侍卫土土哈缓步前行。 大帐的帘子轻轻挑起,明朝使者缓步而入,看了看上首的马哈木,有些惊诧马哈木的年轻,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躬身施礼:“贫僧法能,见过少首领。” 马哈木有些惊诧,试探着问:“大师?您是明朝的使者?” “正是。”使者双手合十,庄严肃穆,沉声道。 ...... 在北平暗流涌动的时候,朱允炆忙着扩建武学,召集教官,他将班级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版,初级班主要是即将获得晋升的百户,毕业之后将被提拔为副千户、千户等;中级班是针对千户的,毕业之后会提拔为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或指挥使;高级版是针对指挥使的,毕业之后会提拔为都指挥佥事、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使。 朱允炆规定所有要提拔的军官必须到武学进修半年以上,接受多种科目,如战略、战术、外交、地理、行军、队列、火器、骑兵等等科目的学习,为此,朱允炆将长兴侯耿炳文、宁远侯何福、贵州都指挥同知顾成等老将召集到京师,协同王度、齐泰等人,编写教材,其中战略、外交、地理等科目,朱允炆亲自参与,所有的教材他都亲自过目,听取编纂人员的阐述、解释,最后耗时三个月才完成了初稿。 在实践中,朱允炆发现战术、队列、行军、火器、骑兵很快就完成了,这些老将军几乎出口成章,可是对于外交、地理之类的就知之甚少,边远地区的地理知道的人极少,外交对于军人来说,有些闻所未闻,不得已朱允炆调集礼部、工部的官员来协助编排教材,并让礼部安排官员到武学来做外交、地理授课的老师。 三月份之后,武学开始了新的批次的招生,第一批学员全部来自于上十五卫,初级班两百人,中级班二十人,高级版只有五人。 武学原本还有一批学员,他们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不过允许他们去旁听相应级别的课程,预期上十五卫的教学到九月份结束。这样下次武学招生就从九月份开始,和后世的学校上学时间逐步接近了。 最后朱允炆任命卓敬为武学祭酒,升武学祭酒为正四品。 同时,朱允炆任命方孝孺为国子监祭酒,同样将国子监祭酒从从四品升为正四品。并在国子监增加地理、经济等课程,同时让户部侍郎谭波到国子监开设新算学课程,推广阿拉伯数字,只是谭波等人不喜欢这个名字,将其称为“建文数字”,朱允炆一时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好听之任之了。 四月初三,乾清宫。 朱允炆正在处理奏折时,刘三吾拿着一个奏折走上来,拱手道:“皇上,请先看看这个。” 嗯?看着刘三吾谨慎凝重的眼神,朱允炆接过来看了看,看完之后,合上奏折想了想,没有表态,而是叫刘振过来,屏退所有太监宫女,然后让王度、黄子澄、齐泰、解缙等人传看一遍。 待奏折传回来之后,朱允炆把奏折放在桌面上,右手食指轻敲桌面,却没有说话。因为皇帝态度不明,大家都保持着沉默,大殿中除了皇帝敲击桌面的声音外,只有某些人浓重的气喘声。 过了好一会儿,黄子澄打破了沉默,走出来,躬身施礼道:“皇上,周王次子举报其父谋反,臣以为不可轻忽,应及时问罪,以防不测。” “嗯,还有呢?” 刘三吾摇了摇头,走上来道:“皇上,黄大人此言不妥,如今周王远在大宁,如何能谋反?皇上切不可因一面之词,而处置藩王,这有伤皇上仁孝之名啊。” “嗯,还有呢?” 一时间,众人言语纷纷,王度主张慎重,齐泰主张立刻动手,解缙觉得应该查实再动手。 朱允炆想了想,指着齐泰道:“齐尚书把周藩的情况详细介绍一下吧,等了解的透彻了再考虑下一步。” “是,皇上。”齐泰领命,然后道:“周王是先帝第五子,现年三十七岁,洪武十四年,即其二十岁时,就藩开封。” “其正妃是宋国公冯胜长女,宋国公是如今唯一在世的开国公爵,现居于凤阳。” “洪武二十二年,周王因擅自离开封地,去凤阳见宋国公,而被先帝下令迁往云南,不久先帝改变主意,留周王在京,两年后,准其返回封地。” “周王在京期间,开封事务均由世子朱有炖负责处理。” “洪武二十九年,由于宁王被迁徙云南,周王奉先帝之命驻大宁,统帅大宁诸军。” “不过周王虽然北上大宁,因为朝廷并没有令其移藩,所以世子、王妃仍然在开封,开封还留有其左护卫,开封藩事仍由世子朱有炖负责处理。” 听齐泰说完,众人对周藩的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朱允炆仰头想了想,他记得周王确实是最早被处理的,从距离上看,他属于离南京比较近的藩王,难道前世采取的削藩方法是四面开花,由近及远?想到这里,朱允炆不由的笑了,看了看大伙道:“如果这个朱有爋所告是真,朝廷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