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特洛伊(27)
“好了,看到了弟兄们这么些天的队列训练成果,我很高兴。队列训练很辛苦,大家觉得能不能坚持得住呀” “不累,士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克隆士兵自然不用说了,那些才刚刚训练不久的新兵回答的也非常整齐。不过老实说这也是在李志刚预料之中的事,毕竟是200个精锐士兵训练100个新兵,而那100个新兵其实也是李志刚挑选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这队是训练的有模有样了,当初李志刚练了一个多星期的成果,那些新兵只用了2天就达到了。不过那些新兵接受的指导也是李志刚当初没有享受到的,毕竟李志刚当兵的时候一个新兵只有一个老兵辅导,那个老兵就是班长,而一个班长同时要辅导多少个新兵呢?反正5个新兵还是要的。 “听到弟兄们说不累,我很高兴。因为这说明我的训练已经出了成果,至少培养了你们的那种忍耐力。无论是战场上,还是生活中,需要忍耐的东西都有很多。能忍受艰苦的训练,就有了不断变强的资本!” 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逐渐给你带来好处。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李志刚又看了看军容整齐的队伍,随后继续说道:“新兵们,现在你们已经通过了变强的第一课,但是你们现在还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接下来是第二课,第二课也很重要,需要大家认真对待,首先要做的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现在,我命令,(李志刚故意顿了一下)全体老兵出列!” 克隆士兵们纷纷从队伍里走了出来。 “现在,我命令全体老兵一起随我去仓库搬运东西。”李志刚一声令下,那些克隆士兵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仓库取东西了。 新兵训练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更为辛苦的是那些作为老兵的克隆士兵,他们不仅要和新兵们一起训练,也要指导新兵,在训练之余还要在李志刚的指导下制造他们这一次要在仓库里取的东西——突火枪。 突火枪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就是一种简单的火枪。以巨竹筒(李志刚版本是用木筒代替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
下面是历史上关于突火枪在实战中的运用。 金忠孝军在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使用了既能用火药筒喷火灼敌、又能用枪锋刺敌的飞火枪(其实和突火枪没什么大的区别,可以划分为一类),取得了夜袭蒙古军兵营的胜利,成为我国集群士兵使用单兵火枪作战的首例。到理宗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地方的火器研制者创制了“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宋史》卷一百九十七)“ 很快那些突火枪全部搬到了校场上。接下来自然是训练那些士兵如何使用它们了。